1. 1. 来源
  2. 2. 正文

来源

本来是要在班里演讲,因为期末考试被迫停止QAQ
留个纪念(

正文

有人说,2023年是人工智能元年。因为OpenAI公司在2022年11月30日公开发布了ChatGPT。从此,人们得以通过与ChatGPT对话的形式,直接了解到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便利。而如今已是2024年,相信大家对Chatgpt都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,或是从网络媒体的报道,或是从语文作文,抑或是从英语阅读中。但大家是否想对其有更深入一点的理解呢?今天就让我们从chatgpt出发,了解其背后的原理,在进一步去探索一下背后的神经网络的基本模式。

让我们先从Chatgpt的名称开始说起吧。Chatgpt全称:Chat Generative Pre-trained Transformer,意为生成式预训练Transformer。生成式,即指Chatgpt是一个用来生成新文本的机器人。“预训练”,指模型经历了从大量数据中学习的过程。而关键是最后一个词,transformer,这是什么?其实他是一种特殊的一种深度学习模型,一个神经网络。是Google在2017年发布的一篇论文《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》中提出的一个架构。Chatgpt就是基于Transformer模型进一步修改得来的。

那么深度学习是什么意思呢?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,而机器学习采用数据驱动,反馈到模型参数,指导模型行为。可能有点难懂啊。这里的模型,其就是一个广义上的函数,即映射。而神经网络指的是这个函数内部的实现方式。一会会介绍。继续说机器学习。比如说,一个可以给图片加标签的函数,fx,输入x是图片,而输出fx即为标签。机器学习的核心理念就是,不要在代码中定义任何行为,而是去构造一个有可调参数的灵活函数,然后拿着大量的例子,去让机器调整各个参数,以模仿这种表现。其实有点像数学里的待定系数法。

了解了Transformer模型,我们再来看简单地看一下Chatgpt的原理。如果用一句话去概括,就是:以前面所有的文本为基础,预测出现频率最高的下一个词,来实现文本生成的。其实有点像搜索引擎的自动补全,我们每输入一个词,输入框就开始预测后面的文本,概率越高的排在越上面。但模型是如何的到每个词出现的概率的呢?

这就提到了上面所说的Transformer架构了。上面说到了,其实Transformer就是一个函数。如果拿f(x) 举例,他的输入值x,即为前面所有的文本,输出值即为每一个词的概率。我们都知道,函数,例如二次函数f(x) = ax^2+bx+c,abc就是这个函数的参数,对于这个函数来说,参数数量是3。那么,我们自然想问,对于ChatGpt的修改后的Transformer架构,他的参数数量是多少呢?大家可以猜一猜。答案是1750亿个。

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参数,又如何让机器去调整呢?下面,我们用一个简单一点的例子,数字识别来理解一下神经网络。就是这个函数的内部实现机制。

首先,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,其实让计算机识别数字是很困难的。你的3和我的3可能大相径庭。科学家们发明出了一套神奇的东西,即神经网络去解决这个问题。

顾名思义,神经网络来源于人的大脑结构。神经中,最重要的就是神经元和神经元的连接方式。神经元可以理解为装有数字的容器,装着从0—1的数字,称为激活值。对于识别数字这个任务来说,输入的每一个神经元对应了图上的每一个像素的颜色深浅。拿28像素x28像素的图像举例,输入的神经元就有784个,构成了神经网络的第一层。接着跳到最后一层,有十个神经元,代表0—9十个数字,他们的激活值也在0—1之间。这些值代表系统认为输入的图像对应 此数字的可能性。网络中间还有隐含层,里面进行处理识别数字的具体工作。

神经网络运行时候,上一层的激活值决定了下一层的激活值。所以说,神经网络的核心就是上一层的激活值如何算出下一层的激活值。其实,设计出的神经网络想要模仿生物的神经系统,某些神经元的激发,会导致其他神经元激发。

第一层的激活值会算出第二层每个神经元的激活值,依次往下,直到最后,输出层里面最亮的就是神经系统的选择。所以为什么要分层?我们其实期待每一层可以特异性识别某些特征。。。每一层的激活值如何算出下一层的激活值靠的就是“参数”,比如第一层784个神经元的激活值是a1,a2,a3,…,a784。那么假设第二层有16个神经元,每一个bi,要想由第一层算出来,就要784的参数,例如b1=w1*a1+w2*a2+…+w784*a784。一开始这些值都是随机的,也别指望电脑能识别出什么东西。我们要做的就是拿出大量的已经写好的数字图片,和对应的数字,每次都“投喂”给电脑,并算出电脑做的有多“差”——代价函数,并给出修改参数的“意见”——代价函数的负梯度。经过一次的修改,这些参数一次次的调整,之后遇到新的图片,神经网络也可以应付了。

其实,对于我们日常学习来说,有何尝不是如此呢。及时对自己表现评估。找到最“高效”的提升方法加上大量练习,就会一定会自己学习得更好。+补充写一些QAQ